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,肉制品深加工設備也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。
如今牲畜肉制品加工設備智能化是全球發展趨勢,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也正努力追趕世界潮流。 在改革開放之前,我國是沒有機械化肉制品生產線的。上世紀80年代初期,原商業部為了發展我國的肉制品加工,引進了部分西歐的肉類加工設備,武裝了幾十家大中型肉類聯合加工廠,同時還引進了西歐的肉制品加工工藝技術。
從此,我國的消費者在市場上見到了歐式肉制品,各大中城市也幾乎都能買到這類產品。 上世紀90年代初期,以火腿腸為主打產品的高溫肉制品,將我國的肉制品加工帶入了一個新的領域。火腿腸救活了很多國營肉類聯合加工廠,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民營企業。 上世紀80年代的歐洲設備將我國市場引入了歐式低溫肉制品。而90年代的火腿腸灌腸機將我國的肉制品生產和銷售推向了高潮。
由此證明,只有先進的加工機械才能促進肉制品加工業的發展。如果沒有引進設備和火腿腸灌腸機,我國的肉制品市場就不可能有今天這么豐富多樣。 技術投資力度大 上世紀90年代后期,肉類加工機械與裝備企業在重組基礎上出現了新一輪擴建、新建、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,行業投資量每年都在百億元以上,主要集中在屠宰加工的技術進步上。 先期包括禽類屠宰分割線,隨后是|豬牛羊屠宰|分割線,但引進設備占很大比重。例如豬屠宰加工從德國、荷蘭等引進了三點式麻電機致昏、中空放血、蒸汽燙毛、火焰燎毛等生產線;禽屠宰加工引進了全自動化宰殺、脫毛、冷卻、稱重、規格分割生產線等。
畜禽屠宰加工的生產能力、生產規模、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。 在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同時,國內的家禽屠宰機械廠也開始消化吸收、仿制進口設備,進而自行研制。2004年,全國60多家肉類加工機械廠已能生產絕大部分西式肉制品加工設備,基本滿足一般肉類加工廠的生產工藝和衛生要求。
近年來,國產肉類加工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,肉類冷加工等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重大跨越,出口量持續遞增,增幅至少在25%以上,有些設備甚至還進入了肉類機械最先進的德國市場。 自動化是發展趨勢 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制造業是為食品工業提供技術裝備的重要產業。近年來,隨著勞動力及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,食品加工行業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攀升。而且,出生率的下降也使得我國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,“劉易斯拐點”的來臨,預示著食品加工領域向半自動化、自動化生產轉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。未來工業生產都將是高度自動化甚至是智能化的生產模式。 雖然我國部分產品在中高端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技術、品牌營銷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。不過,國內禽類屠宰機械產品、食品機械產品、食品機械制造技術必將更好地體現信息化、數字化、精細化、高速化、自動化,不斷趕超國外先進水平,從“中國制造”走向“中國質造”。
本文由屠宰機械、屠宰設備專業廠家——青島中邦昊通機械有限公司整理編輯,歡迎轉載,轉載時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abcimprovements.com/news_show-264.html